-
姜成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阑尾粪石是由肠道内的食物残渣、毛发、细菌等混合形成的硬块,一旦进入阑尾,由于阑尾的特殊结构,很难自行排出或溶解。
阑尾是一个细长而管腔狭小的盲管结构,管腔直径很小,且蠕动功能相对较弱。粪石质地相对较硬,很难被阑尾内的黏液等物质溶解,或者被阑尾的蠕动推送出阑尾腔。随着时间的推移,阑尾内粪石持续存在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阑尾腔梗阻,导致阑尾黏膜分泌的黏液无法正常排出,阑尾腔内压力不断升高,进而影响阑尾的血液循环,导致阑尾缺血、坏死。同时,梗阻还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容易引发阑尾炎。
一旦发现阑尾内粪石并引起相关症状,如右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通过腹部彩超检查明确诊断。若阑尾粪石体积较大,堵塞阑尾腔,甚至引起阑尾坏疽、穿孔等严重情况,可通过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暂时不想手术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头孢克肟胶囊等,但保守治疗容易复发。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多吃猕猴桃、白菜等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对病情的恢复有益。如果出现相应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以便获取专业个体化的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