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超 主任医师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传染病诊断分类是根据疾病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的一种分类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传染病。传染病诊断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疑似病例:具有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尚未确诊的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等,医生做出的初步诊断,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检查来确诊。
3.确诊病例:通过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或其他特定的诊断方法,明确证实患有某种传染病的病例。
4.隐性感染病例:患者感染了病原体,但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通过实验室检测或其他方法发现的感染病例。
5.带菌者:感染了病原体但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并且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
6.恢复期病例:已经确诊患有传染病并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或痊愈的病例。
这些分类有助于传染病的监测、管理和防控。对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诊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原体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
-
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什么
传染病诊断分类,根据传染病的报告病例可以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进行报告。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甲类,鼠疫,霍乱;乙类,包括艾... 详细»
-
-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为了有效防控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其分为以下三类:甲类传染病:此类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病死率,对公共卫生... 详细»
-
-
法定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就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动物与动物、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能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包括土壤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目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