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医疗保健中心
心理性震颤,又称生理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例如紧张、焦虑、兴奋、恐惧、疲劳、寒冷、饮酒等。这种震颤通常是轻微的、短暂的,不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明显的影响。
心理性震颤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同时也会引起肌肉的微小收缩,从而产生震颤。
心理性震颤的特点是震颤幅度较小、频率较高,通常在手部、头部、声带等部位出现。震颤的强度和频率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当情绪稳定后,震颤通常会减轻或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性震颤与某些疾病引起的震颤有所不同。例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疾病引起的震颤通常是持续性的、幅度较大的,且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
如果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幅度较大的震颤,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