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由各种感染因素引发的心肌细胞、心肌膜、血管以及心包脏层的炎症反应,例如柯萨奇B组病毒、细小病毒B~19等。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可以通过典型症状和相关检查来进行判断。
判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1、症状判断。
患者以病毒感染症状起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常见肠胃道和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全身倦怠感和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随后出现心脏相关临床症状,包括胸闷、胸前区压迫感、胸痛、心悸等,病情严重时患者自感心慌严重,自觉有心脏停跳、心跳节律不齐等。
2、相关检查。
医生进行查体,看是否有心脏增大、心率改变、心音改变、杂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症象,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进行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检查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计数,以及提示对心肌造成损害的一些酶的水平变化;病毒血清学检查可以从咽拭子、咽冲洗液、粪便、血液中分离出病毒,结合血清抗体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更明确。
如有必要还需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核素等检查。
诊断时应注意排出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锤脱综合征以及影响心功能的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血管炎、药物及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可采用心内膜心肌活检(EMB)进行明确诊断。
-
病毒性心肌炎饮食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损伤。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的直接作用和病毒与机体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也要做好科学的护理措施。首先,患者必须注意休息,减轻心脏负荷,饮食上需要注意清淡... 详细»
-
病毒性心肌炎的饮食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这种疾病与饮食不当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病... 详细»
-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一般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处理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可用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但这种药物不能作为常规药物使用,除非其他药物效果不佳的时候,可以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