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
肝血管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激素刺激等因素有关。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由大量扩张的薄壁血管组成,内衬单层内皮细胞,腔内充满血液。
肝血管瘤的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等因素有关。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当瘤体较大时,可出现腹部包块、右上腹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瘤体破裂出血,可导致严重的腹痛、休克等症状。
肝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成像等。B超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肝脏内高回声占位病变。CT和MRI检查可更准确地评估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等。
对于无症状的肝血管瘤,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如果瘤体较大、出现明显症状或有恶变倾向,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肝血管瘤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射频消融术等。此外,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可选择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术。
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大多数病人经治疗后可痊愈,少数病人可能会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