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急性胆管炎是指胆管受到细菌感染造成的炎症。胆管是连接肝脏和胆囊的管道,主要功能是将肝脏产生的胆汁运送到胆囊中储存,并在消化过程中释放到小肠中帮助消化脂肪。当胆管受到细菌感染时,炎症会引起胆管堵塞和胆汁淤积,导致胆囊或肝脏内的压力增加,引起疼痛和不适。
急性胆管炎通常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特别是在进食脂肪食物之后,在右上腹区或胸骨下方感到不适,伴随着恶心、呕吐和发热。在严重的情况下,炎症还可能导致黄疸和皮肤瘙痒。如果急性胆管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以发展成为严重的感染和胆囊炎,甚至引起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急性胆管炎的常见原因包括胆石症、胰腺炎、肿瘤和胰管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胆石症,当胆固醇或胆色素沉积在胆管内时,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并导致炎症。其他原因包括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酗酒和体重过重等。
诊断急性胆管炎通常需要进行身体检查、血液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或MRI。治疗方面,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包括口服或静脉输液抗生素控制感染,镇痛减轻疼痛,以及胆囊引流或胆囊切除术。
总之,急性胆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症状非常重要。饮食控制、生活方式改变和定期体检可以帮助预防和减少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