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当胎儿的血型与母亲不同时,母亲的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红细胞,导致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否严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黄疸的程度、持续时间、胎儿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及时治疗等。
一般来说,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程度较轻时,症状可能不明显,仅表现为皮肤和眼白轻度发黄。这种情况下,黄疸通常会在数天内自然消退,对婴儿的健康影响较小。
然而,如果黄疸程度较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过多,引起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听力障碍、抽搐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还可能导致贫血、心力衰竭、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对婴儿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一旦怀疑新生儿患有溶血性黄疸,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血型鉴定、胆红素测定等,以明确诊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通常采用光疗等方法进行治疗,以降低胆红素水平。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则可能需要输血、换血等治疗。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对于这种疾病,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和眼白颜色,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危害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由于胎儿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胆红素堆积引起。这种疾病具有以下危害:1.脱水:溶血性黄疸导致大量胆红素释放,刺激肝脏加快胆红素转化为胆汁的速度。会导致新生儿的胆汁产生... 详细»
-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表现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因红细胞溶解产生的胆红素超标,导致皮肤和巩膜呈现黄疸的表现。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黄疸类型,大部分原因是由于Rh血型不合或血型不合引起的。一般来说,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 详细»
-
-
新生儿黄疸9.5溶血检查阳性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黄疸的主要原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溶血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新生儿是否存在溶血性疾病。对于本例中的新... 详细»
-
-
怎么确诊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危害有哪些?
新生儿中患黄疸的宝宝有很多,尤其是早产儿。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生理性黄疸一般在7~10天会自行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或反复发作则为病理性... 详细»
-
-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表现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出现明显的皮肤发黄、巩膜的黄染,贫血、尿色加深等症状。严重的病例会有严重的皮肤、巩膜的黄染或者出现神经症状,如哭闹、烦躁不安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