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心理科
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类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严重的精神障碍,如躁狂症、抑郁症等。这些药物通过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作用。这些药物的疗效确切,但副作用较多,如锥体外系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除了阻断多巴胺D2受体外,还可以作用于其他受体,如5-羟色胺2A受体等,因此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一般来说,药物的剂量应该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最佳疗效,但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副作用。药物的使用时间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和家属应该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使用方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以促进康复。
-
-
精神病
精神病指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精神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生理和心理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与精神病的发生有关。症... 详细»
-
-
精神病态是精神病吗
精神病态通常不是精神病,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态是一种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缺失、冲动、缺乏内疚感、欺骗和操纵他人等特征,并不是一种精神病,而是一种人格特质的偏离。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 详细»
-
-
界限性精神病是精神病吗
界限性精神病,也被称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临床诊断范畴,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有明显人格障碍但又不符合其他明确的精神疾病的特征。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表现出情感不稳定、冲动行为和人际关系问题。在精神医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