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也叫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常见的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血管壁病变,形成微小动脉瘤。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微小动脉瘤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内,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如果出血量较大,还可能出现脑疝,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止继续出血、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如果患者病情稳定,一般需要卧床休息4-6周,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等。如果患者病情较重,需要手术治疗,如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等。
总之,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和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复发。
-
-
什么是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出血,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而引发的脑损伤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当脑血管发生破裂时,血液会在脑组织... 详细»
-
-
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颅内出血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下是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 详细»
-
-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原则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原则包括紧急处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尽早进行治疗。1.紧急处理:对于急性期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需要保... 详细»
-
-
出血性脑卒中的分级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根据出血量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出血性脑卒中分为不同的等级,通常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1.轻度:出血量较少,一般不超过30... 详细»
-
-
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
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1.临床表现评估: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或麻木等。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