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一种颅内压力增高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小脑扁桃体位于颅骨之下,与脑干相邻。当小脑扁桃体下疝发生时,小脑组织通过枕骨大孔向下移位,压迫脑干,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力增高。
小脑扁桃体下疝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其中类型I和类型II是最常见的。类型I小脑扁桃体下疝通常在儿童或成年人中发现,症状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类型II小脑扁桃体下疝通常与脊髓脊椎裂相关,通常在出生时或早期发现。其他两种类型较为少见,通常在新生儿期出现,伴有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和颅内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症状常常包括颅内压力增高,头痛,颈部僵硬,恶心和呕吐,视力变化,步态不稳,手部震颤和运动协调障碍等。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以观察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有无其他颅内异常。
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通常需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轻度症状可能只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而较严重的症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手术的目标是减轻颅内压力,恢复小脑扁桃体的正常位置,并解除对脑干的压迫。手术方法包括颅骨矫正术和脑膜修补术等。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生命危险。因此,一旦出现可能的症状,如头痛、呕吐、步态不稳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进行合理的治疗。同时,定期复查和监测也是很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