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导致的。当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过多时,皮肤和眼睛就会变黄,即黄疸。黄疸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在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中更为常见。虽然大多数黄疸都是无害的,并会随着时间自行消退,但高度的黄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包括脑瘫。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胆红素水平在血液中超过标准范围的新生儿称为高度黄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高度黄疸是指在生后第一周内,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342μmol/L。对于出生在37周以上的婴儿,高度黄疸的诊断标准是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427μmol/L,而对于早产儿则为342μmol/L。
高度黄疸对新生儿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脑瘫是其中之一。脑瘫是一种导致肌肉控制障碍的永久性疾病,通常是由于大脑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出现损伤引起的。在高度黄疸病例中,胆红素的高浓度可能会穿透血脑屏障,并导致脑细胞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永久性的,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脑瘫。
因此,高度黄疸病例中确实存在患脑瘫的危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高度黄疸患儿都会发展成脑瘫,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并发症。但这也正是为什么早期的黄疸诊断和治疗是如此重要的原因。一旦诊断出高度黄疸,医生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包括光疗和输液,以尽可能地降低胆红素的水平,从而减少患脑瘫的风险。
总的来说,高度黄疸病例中存在着一定的脑瘫发生风险,尤其是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因此,家长和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