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内分泌科
尿蛋白可以被用来诊断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通常来说,尿蛋白水平超过30毫克/24小时可以被认为是糖尿病肾病的证据之一。
尿蛋白水平的增加可以通过尿检来测定。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要求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尿检以监测尿蛋白水平。当尿蛋白浓度超过30毫克/24小时时,医生往往会将其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未经治疗,将最终导致肾衰竭。因此,一旦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总之,尿蛋白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尿蛋白水平超过30毫克/24小时时,医生通常会将其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和预防肾衰竭非常重要。
-
-
糖尿病肾病预防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下面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一些建议:1.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 详细»
-
-
糖尿病肾病饮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的饮食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脂肪摄入等。1、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建议选择低... 详细»
-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管理中需要格外关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和预防。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肾脏功能损害所致。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肾病。因... 详细»
-
-
糖尿病到糖尿病肾病要多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般来说,糖尿病肾病可能在糖尿病发病后的数年或数十年内发生。具体的进展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血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