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血管内面剥落处或者是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凝块。血栓的形成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多因素的变化过程。抗凝治疗是血栓治疗最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血栓还可以采用介入疗法。那么血栓的介入治疗具体是怎么做的?
血栓介入治疗怎么做?
血栓的介入治疗包括两种方法—导管溶栓和机械吸栓。导管溶栓是在患者的左侧腹股沟区进行局部麻醉后,经股静脉穿刺造影明确血栓位置,将溶栓导管插入到血栓内,然后经溶栓导管持续地泵入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药物,使血栓与溶栓药物直接接触后被溶解,从而达到消除血栓的效果。尿激酶的用量需根据凝血功能的变化进行调整,使其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以达到最佳的溶栓效果。但是较长时间的溶栓治疗,可能会诱发患者颅内或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风险。
机械吸栓则是通过吸栓装置,同样先经股静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后,注入尿激酶溶解血栓,使得血栓与血管壁之间发生松动,然后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将取栓器插到血栓的部位,缓慢将血栓拖出体外,达到取栓目的。这种吸栓效果更明显,但是费用可能相对更高。
血栓可以服用哪些药物?
抗血栓药物主要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血栓药三大类。抗凝药物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适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临床常用的抗凝血药包括肝素、华法林等。抗血小板药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生长,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可用于血栓的防治。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噻氯匹啶、氯吡雷格等。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而促进纤溶,从而消除血栓,目前常用的溶栓药有链激酶、尿激酶等。
血栓会导致局部堵塞,引起器官缺血、缺氧进而衰竭,严重者可能造成脑梗死、脑栓塞等致死症状,危害十分严重,有必要对其做好防治工作。
-
脑血栓溶栓后多长时间见效
脑血栓溶栓后,一般5分钟就会见效。患者突发脑血栓后,已经失去活动的能力,这时患者家属可以拿出溶栓药物给患者含在嘴里。如果有效果那么一般5分钟就可以观察到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并且恢复正常活动。但是脑血栓是... 详细»
-
溶栓什么时候治疗最合适
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的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溶栓疗法。 详细»
-
溶栓药物有哪些
临床溶栓药物主要有: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单链尿激酶、酰基纤溶酶原链基酶活化剂复合物等。溶栓药物是一组通过对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及激活纤溶的药物,具有很好的溶解血管血栓的作用,对于脑... 详细»
-
抗凝治疗会溶掉血栓么
抗凝治疗是不能够溶掉血栓的,只有溶栓治疗才有可能溶掉血栓。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新的血栓再发生,而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是没有溶栓效果的。如果采用溶栓治疗,溶除血栓有时间要求,对于新发的血栓,溶栓治疗有一定... 详细»
-
脑梗塞溶栓治疗后多久恢复正常
脑梗塞是指局限性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70%左右。在临床上,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