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体位变化性早搏是指心脏在身体位置变化时出现早搏的情况。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心搏周期之外提前发生一次或多次心搏。体位变化性早搏通常是身体姿势改变后即刻发作,并在保持某一姿势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
体位变化性早搏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位改变导致的心房博士刺激及心脏内部压力变化等因素有关。身体位置改变导致的体位变化性早搏是由于交感神经紧张度增高,使得心电刺激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引起的,但具体机制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
体位变化性早搏一般没有症状,通常是在体检过程中无意中发现。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脏相关症状。患者一般会发现,当身体姿势发生改变时,如从站立到躺下或者从躺下到坐立时,早搏的发作频率会明显增加。此外,患者还可能会感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晕厥、头晕。
体位变化性早搏对身体的危害一般较小,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如果早搏频发且伴随有明显的症状,或者患者有其他心脏疾病,就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一般建议患者尽量保持平稳的姿势,并避免频繁改变体位。如果患者有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等,需要治疗原发病以控制早搏。
总之,体位变化性早搏是指心脏在身体位置改变时出现的心律失常,症状一般较轻,对身体的影响较小。在明确诊断后,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
-
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偶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是心脏电活动异常的表现,都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以下是关于这两种早搏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治疗建议:房性早搏是指在心房本来应该收缩前,心脏节律生成器突然产生了一个早期的电信号,导致房室... 详细»
-
-
心脏早搏
心脏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的心动周期之外出现额外的搏动,以下是分析:1.原因:心脏早搏的原因并不总是清楚。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脏病,如冠心病和心肌病,以及心脏结构异常或电传导异常。其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药物... 详细»
-
-
早搏心律失常早搏次数较多
早搏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复杂,有许多因素可以导致早搏次数较多,如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不良反应等。早搏心律失常的症状可以有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不适感,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晕厥或心力... 详细»
-
-
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哪个更严重
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区早搏和室性早搏三类。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最主要的区别是起源的位置不同。来源于心室的早搏,而房性早搏是来源于心房的早搏。相对于心脏的收缩和工作效率来说,室性早搏对心脏的影响更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