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尿胆原2通常指尿胆原定性检查结果为2+,提示尿液中尿胆原含量偏高,可能是由于生理因素引起,也可能是由于疾病因素导致,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生理因素:
1.大量进食:当人体进食了大量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的食物时,如胡萝卜、西红柿、橘子、木瓜等,可导致体内胆红素生成增加,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量也会增加,从而出现尿胆原2+的情况。
2.剧烈运动:当人体进行了剧烈运动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可能会暂时下降,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经肾脏滤出并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量也会增加,进而出现尿胆原2+的情况。
3.妊娠:女性妊娠时,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会明显升高,可能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导致尿胆原2+。
二、疾病因素:
1.肝脏疾病:肝脏是处理胆红素的重要器官,如果肝脏出现了问题,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可能会导致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升高,经肾脏滤出并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量也会增加,从而出现尿胆原2+的情况。
2.胆道疾病:当胆道出现了问题,如胆囊炎、胆石症等,可能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使体内的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入肠道,经肠道细菌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导致尿胆原2+。
3.溶血性疾病:如果体内的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也会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升高,进而出现尿胆原2+的情况,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疾病。
总之,如果发现尿胆原2+,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
尿胆原偏高是什么原因
尿胆原偏高主要是指在检查尿液的时候,出现黄疸的情况,主要包括肝细胞、胆红素等检查,正常人的一般是弱阳性反应。梗阻性黄疸的情况下,为阴性,当尿胆原为阴性时,还必须测定尿胆素;都为阴性时,一般可以判断患者... 详细»
-
-
尿胆原弱阳性是什么原因
尿胆原是一种由肝脏代谢胆红素产生的物质。当尿检中出现尿胆原弱阳性时,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可能是喝水较少引起的。如果伴随食欲减退、身体乏力等异常症状,可能是药物影响、肝脏问题、胆道问题、肾脏问题等原因造成... 详细»
-
-
尿胆原2是什么意思
尿胆原2是尿液常规检查中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少量的尿胆原,其含量通常在0.2-4.0mg/dL之间。当肝脏或胆道系统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使血液... 详细»
-
-
体检尿胆原2尿胆红素1
体检结果显示尿胆原2+和尿胆红素1+,意味着尿常规检查中尿胆原与尿红素的含量异常,可能提示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尿胆原是指尿液中的一种物质,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黄色色素。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尿胆原含量很低... 详细»
-
-
尿胆原比值、比重是什么
尿胆原是一种在体内产生的黄色代谢产物,在尿液检测中,常用的比值包括尿蛋白/肌酐比值、尿葡萄糖/血糖比值等,比重是指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尿胆原主要来自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解而产生的胆红素。在尿液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