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通常是由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突然加重肝脏损伤所引起的。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酒精是导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酸,最后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活性氧物质,这些物质会对肝脏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肝脏炎症和坏死。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如果在此基础上,患者再次大量饮酒或摄入其他肝毒性物质,就会导致肝脏损伤急剧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
总之,喝酒是导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慢性损伤,增加患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护肝脏健康,应该尽量避免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
急性肝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原本没有肝脏疾病的患者,突然出现肝脏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样,具体如下:1.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病毒感染,是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这些病毒... 详细»
-
-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几周内,导致肝脏功能急剧下降。该疾病的症状通常出现得很快,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和腹泻。这些症状是由于肝... 详细»
-
-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急性肝衰竭是指在短期内发生的严重肝功能衰竭,常常导致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目标是保护残存肝功能、支持并维持肝功能,同时积极处理潜在的原发病因和并发症。以下是对急性肝衰竭治疗的分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