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完成正常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
肝衰竭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病毒感染、药物中毒、酒精滥用、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等。在肝衰竭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肝衰竭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血常规等。如果怀疑患者患有肝衰竭,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腹部超声、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以确定肝脏的损伤程度和病因。
肝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支持治疗和肝移植等。针对病因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解毒治疗、戒酒等。支持治疗包括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肝脏的短缺,肝移植并不是所有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已经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预防肝衰竭的发生。
-
-
肝衰竭预后
肝衰竭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存在的并发症以及接受的治疗等。以下是肝衰竭预后的一些重要因素:1.原发病的严重程度:肝衰竭可以是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或者急性肝炎等疾病的结... 详细»
-
-
肝衰竭护理
肝衰竭是指肝功能出现严重和持续的损害,导致肝脏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体的护理包括以下几点: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肝衰竭患者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维持身体机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 详细»
-
-
肝衰竭的饮食
肝衰竭通常是由于肝脏受到多种因素引起严重损害时,造成大量的肝细胞死亡,导致肝脏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腹水、黄疸、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一般分为急性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