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清宏 主任医师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风湿免疫科
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冷抗体,导致红细胞在低温环境下破坏增加,而在体温时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减少的疾病。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
1.病因治疗:如继发于感染,需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结缔组织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2.输血:适用于严重贫血、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注的红细胞应选择洗涤红细胞,以避免发生同种免疫反应。
3.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减少抗体生成,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4.脾切除: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需要较大剂量维持缓解,以及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
5.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以减少激素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什么病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温度敏感的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这种类型的溶血性贫血通常在37摄氏度正常体温下发生,因此被称为温抗体型。该疾病表现为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红细胞表... 详细»
-
什么是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见于血液内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它是指患者红细胞破坏速度大于红细胞生成速度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跟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系,患者可能会出现一... 详细»
-
溶血性贫血的饮食
红细胞寿命缩短,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疾病叫做溶血性贫血。一般正常人的红细胞寿命在一百二十天左右,只要人体红细胞寿命缩短到十五到二十天就会产生溶血性贫血。在日常生活中溶血... 详细»
-
溶血性贫血诊断方法
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破裂导致血液内游离的血红蛋白增多而引发的一种贫血类型。其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史、既往病史、用药史等,并进行全... 详细»
-
缺铁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区别
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在临床上都是属于贫血的种类,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缺血性贫血主要是跟患者体内铁缺乏有关。常见的是体内铁的丢失,过多摄入过少以及铁的转运出现障碍等等,一般常见于女性。而溶血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