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超 主任医师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由蚊子叮咬传播。该病症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登革热通常于感染后3至14天内发病,表现为突然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出血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在严重病例中,患者可能因出血、休克和器官功能损伤而危及生命。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传播,这种蚊子通常在白天叮咬人类。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登革热。因此,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控制蚊子的繁殖和传播。
总之,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防止蚊子叮咬,同时,了解登革热的症状和传播途径,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
-
-
登革热检查
进行登革热检查有着很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及时完成登革热的疾病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同时进行登革热检查,明确诊断后还需要及时隔离,因此也有利于预防患者成为传染源,扩大感染范... 详细»
-
-
登革热疫苗
由于流行季节和气候的影响,每年登革热在广东省和海南省都会持续一段时间,病人为主要的传染源,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为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通过吸血感染病毒之后,叮咬人就可以传播这种病毒,被感染了病毒的蚊虫叮咬... 详细»
-
-
登革热检查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袚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常见的检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其中,皮疹是登革热的特征性表现,通常在病程的第3-7...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