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海洋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管外科
血栓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形成的机制是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血液凝固、血栓稳定和机化等。血栓转移的机制是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自身因素、血管壁因素等。
一、血栓形成的机制
1.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内皮下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通过黏附分子(如vonWillebrand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与内皮下组织结合,并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释放出二磷酸腺苷(ADP)、血栓素A2(TXA2)等物质,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2.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后,暴露的胶原纤维激活凝血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同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会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网,将血小板和红细胞包裹在其中,形成血栓。
3.血栓稳定和机化:血栓形成后,血小板和白细胞继续释放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吸引纤维母细胞和内皮细胞进入血栓内部,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使血栓逐渐稳定和机化。
二、血栓转移的机制
1.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速度减慢、血流漩涡形成、血管壁损伤等因素会导致血栓脱落。
2.血栓自身因素:血栓表面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容易发生降解和脱落,形成栓子。
3.血管壁因素:血管壁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会导致血管壁薄弱,容易发生血栓脱落。
如果怀疑有血栓形成或存在血栓相关的疾病风险,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等科室就诊。
-
-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怎么预防血栓的形成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要看血栓的具体类型是什么,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区分如何预防血栓的发生。临床上血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静脉血栓,一类是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比如双下肢深静脉血栓、腹腔深静脉血栓。这一类的血栓主要是... 详细»
-
-
怎样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会导致血管阻塞,从而引发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因此,预防血栓形成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1.积极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建议每... 详细»
-
-
脑血栓形成原因
脑血栓多发生于50岁以后人群,脑血栓形成最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在大血管、小血管均可以发生。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较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壁遭到破坏... 详细»
-
-
脑血栓的形成
脑血栓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脑血栓的形成也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多在安静... 详细»
-
-
髂静脉血栓形成,盆腔血栓
髂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髂动脉或其分支内的血栓形成,导致血流受阻。而盆腔血栓则是指在盆腔内其他静脉或深静脉系统内形成的血栓。两者虽然发生在不同的血管系统中,但都与身体内血液循环有关。以下将就这两种血栓形成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