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血管损伤后,导致胶原纤维暴露,激活了凝血因子12,然后依次激活凝血因子11、凝血因子9以及凝血因子2,再激活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在临床上,通常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表示。而外源性的凝血途径则是旨血管出血后,先行激活凝血因子3,接着依次激活凝血因子7、凝血因子10以及凝血因子2,再激活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在临床上也是以凝血酶原时间表示。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不同表现
1、起始因素。内源性凝血的是胶原纤维和其他活化因子Ⅻbai。外源性凝血的是损伤时组织损伤产生致智因子。
2、参与反应步骤。内源性凝血更多。外源性凝血较少。
3、提高凝结速度。内源性凝血较慢,外源性凝血更快。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途径怎样
1、内源性凝血途径,被因子Ⅻ激活激活。Caa在存在Ca2的情况下激活Ⅸa,anda与活化的Ⅷa,PF3和Ca2形成复合物以进一步激活X。
2、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受损的因子Ⅲ暴露于血液引起的。当患者出现血管破裂时,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浆中的Ca2和forms形成复合物以激活X因子。
-
-
内源性凝血因子有哪些
内源性凝血因子包括了凝血因子12因子、11因子、9九因子、8因子。内源性凝血因子,如果是缺乏的状态,或者是继发性的缺乏,就会导致内源性凝血途径时间明显延长,也就是临床上凝血功能当中的APTT值明显延长... 详细»
-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于许多种疾病在进展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漫性激活,促发了小... 详细»
-
-
凝血活动度偏高的危害
凝血活动度是临床上凝血功能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指标,它是可以反映机体凝血功能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主要见于血液内科。如果患者出现凝血活动度偏高,主要可能会有以下危害。第一可能患者存在一定出血的可能,比如... 详细»
-
-
凝血功能是什么病
凝血功能在临床上如果出现异常,往往是指患者有自发性出血的风险。凝血功能包括了内源性的凝血功能和外源性的凝血功能,参与内源性凝血功能和外源性凝血功能的凝血因子是不同的,如果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还需要进一步... 详细»
-
-
抗凝血药物有哪些,中药的
中药抗凝血的药物比较少,一般主要的抗凝药物是西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肝素。肝素根据分子量大小不同,可以分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他们都有抗凝的效果。第二edta,它也具有抗凝的效果。临床上如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