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结膜炎等症状。退烧后常出现皮疹,但这并不一定是药物过敏引起的。以下是具体分析:
1.不是药物过敏:在病程的第二周左右,部分患儿会出现皮疹,常常表现为粟粒状红疹或者斑丘疹。因此,川崎病退烧后起疹子可能不是药物过敏的表现,而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异常反应。
2.是药物过敏:在治疗川崎病的过程中,一些常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血管扩张剂等,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这也会导致患儿起疹子。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应关注患儿的过敏史,并且密切监测患儿对药物的反应。
总之,川崎病退烧后起疹子不一定是药物过敏的表现,也可能是川崎病自身的症状。但在治疗川崎病的过程中,仍需要密切关注患儿对药物的反应,防止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
-
川崎病怎么确诊
川崎病可以导致冠状动脉损害,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所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很重要。患川崎病在5天以内会发烧不退,而且还会表现为手脚红肿,发硬,眼睛充血,同时还有大面积的脱皮症状,身体出现红疹等。 详细»
-
-
川崎病怎样确诊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临床表现:1、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2、皮肤表现:多形性红斑... 详细»
-
-
川崎病的病因
川崎症是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的别名,其命名是由1967年时日本川崎医师首次发现而来的。川崎病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也会发现于学龄儿童身上的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另外亚裔儿童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