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诊治要点具体如下:
一、诊断:
1.临床表现:疼痛部位突出发生在足跟、踝关节、肩部、肩胛间、肘关节、膝关节等。表现为局部阵发性疼痛,尤其在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疼痛减轻。再触诊可出现局部压痛点和肌肉或韧带附着点的肿胀。
2.诊断:通过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等,排除其他骨科疾病,确认诊断。
二、治疗:
1.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旨在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常用的药物包括布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2.康复: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相关康复训练,包括力量练习、平衡训练等,以加强韧带和肌肉群的功能,防止再次受伤。
虽然以上措施综合应用,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促进病情恢复,但还需要保持营养均衡、注意休息、心情舒畅等。
-
-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是由于外伤或创伤导致筋膜室压力升高引起的,导致毛细血管和微循环灌注压力降低,导致筋膜内神经、肌肉缺血和代谢产物沉积。直到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肢体的功能损伤就会发生... 详细»
-
-
骨筋膜综合征的危害
骨筋膜室综合征属于较严重的临床情况,人的四肢中间分隔,不是一个整体,里边比较硬的肌间隔,被分成3-4个不同的间室,呈圆柱形的柱体,中间会有一些分隔。分隔相对比较硬,在剧烈运动、外伤,或者是骨折造成出血... 详细»
-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及深筋膜所构成骨筋膜室,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在因为急性缺血,缺氧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病变,骨筋膜室综合征也称为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这种病症... 详细»
-
-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病因
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病属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神经缺血、缺氧等引起血供比较差,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这也比较容易导致肌肉软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出现肢体的缺血性坏死。初期多表现为... 详细»
-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肌肉和韧带周围的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导致,以下是相关护理措施:1.休息和冰敷:在发现症状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同时用冰袋减轻疼痛和肿胀。2.提高患肢:用枕头或靠垫将脚抬高至心脏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