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完全性阻塞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黄疸类型,可能是由于胆道结石、胆管肿瘤、胆囊炎、胆管炎等引起的胆道梗阻所导致。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以下是可采取的相应措施:
1. 降低胆红素:可以使用熊去氧胆酸、茴三硫等药物,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降低胆红素水平。
2.缓解瘙痒:可以使用考来烯胺、地塞米松等药物,来缓解皮肤瘙痒。
3. 营养支持: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因此需要进行静脉输液、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治疗。
4.护肝治疗:如果肝功能受损,可以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等护肝药物,来保护肝脏细胞,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窥镜检查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方法,可以对梗阻部位进行直接处理,如取出结石、扩张狭窄的胆管和胰管等。
6. 介入性血管外科手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胆管梗阻,如胆管肿瘤等,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性血管外科手术来解除梗阻。
7.药物治疗: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可以给患者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解除梗阻,如利胆药物、抗炎药物等。
8. 密切观察:对于患有完全性阻塞性黄疸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处理完全性阻塞性黄疸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的家人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便患者尽快康复。
-
-
胆管癌引起阻塞性黄疸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当肿瘤生长并阻塞了胆管时,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流出肝脏,从而引起阻塞性黄疸。以下是详细介绍;1.症状:阻塞性黄疸是胆管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 详细»
-
-
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和治疗
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有肝内胆管梗阻、肝外胆管梗阻,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一、原因1、肝内胆管梗阻:常见的有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华支睾吸虫病等。会使胆红素反流到血液中... 详细»
-
-
肝胆管下段癌伴阻塞性黄疸
胆管下段癌伴阻塞性黄疸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胆管下段的黏膜细胞。这种癌症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流出,从而引起黄疸等症状。1.病因:尚不清楚,但长期慢性炎症、胆囊结石、肝硬化等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外... 详细»
-
-
胆管阻塞性黄疸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胆管阻塞性黄疸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型,常见的良性病因包括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堵塞胆管等,常见的恶性病因如胆管或者胆囊本身患有恶性肿瘤。一、良性病因1、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这两种疾病发作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