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海弟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炎的类型,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中耳是位于鼓膜后面的空腔,它连接着鼻咽腔和咽鼓管。正常情况下,中耳会产生一些黏液,这些黏液会通过咽鼓管排出体外。然而,当咽鼓管出现问题时,黏液就会在中耳内积聚,从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耳道护理不当:一些人喜欢使用棉签或其他尖锐物品清洁耳道,这种行为可能会刺激耳道皮肤,导致炎症和分泌物积聚。此外,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也会导致耳道皮肤软化,增加细菌或真菌感染的风险。
2.鼓膜穿孔:当鼓膜损伤或穿孔时,就会增加外界细菌和病毒入侵中耳的机会,从而引起感染和分泌物的产生。
3.咽鼓管功能异常: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腔的通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平衡中耳内外的压力,排出中耳内的分泌物。当咽鼓管功能受损时,就会导致中耳内的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引起积聚和感染。
4.感染:当鼻咽部感染、过敏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时,鼻黏膜会肿胀和产生大量黏液,这些黏液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内的积聚和感染。
综上所述,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耳道护理不当、鼓膜穿孔、咽鼓管功能异常以及感染等因素。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被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等。在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儿童。一般来说,儿童出现了分泌性中耳炎后,其上呼吸道... 详细»
-
-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通常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腔内积液而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或中度的分泌性中耳炎,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和去充血剂等药物来... 详细»
-
-
分泌性中耳炎的饮食
分泌性中耳炎的饮食:在饮食方面患者可以根据饮食调理促进疾病的康复,注重分泌性中耳炎的食谱和饮食调整,饮食禁忌需要格外的注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贝类等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尽量减少食用,每天补充充足的... 详细»
-
-
怎么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粘液、渗出液。分泌性中耳炎在小孩中较为多见。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因为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