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柳丹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针灸科
肝火旺、脾肾阳虚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症,常见于现代社会中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规律不规律的人群。肝火旺指的是肝气郁结,郁火上炎,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头晕目眩,口苦,口干,舌尖红,脉弦数等。脾肾阳虚指的是脾胃功能减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肾阳不足,阳气不能生发,常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脉沉细等。
从中医理论来看,肝火旺和脾肾阳虚的症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两者常常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肝火旺易伤脾胃,脾胃损伤则更易导致肝火旺盛,脾肾阳虚的情况加重。在治疗上要综合考虑这两个病症的特点,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肝火旺,首先要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多进行放松的活动如散步、瑜伽等,平时多喝水,保持饮食清淡,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黄连等。此外,也可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如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散等。
而对于脾肾阳虚,应该注意调节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饮食方面宜多食温补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等,少吃生冷、油腻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中药上可以选用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进行调补。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一些辅助调理,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保持适当的体重。饮食上应注意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度疲劳。
总之,肝火旺、脾肾阳虚是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中医病症,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进行中医治疗,往往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注意预防,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压、高紧张的状态下,保持心情愉快,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
脾阳虚与肾阳虚
脾阳虚与肾阳虚都属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失衡病证,是指脾脏与肾脏功能减退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表现。脾阳虚和肾阳虚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但其病机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首先,脾阳虚是指脾阳失于温煦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 详细»
-
-
肾阳虚炖汤
可能是想问肾阳虚者用什么炖汤来温补肾阳。肾阳虚,是因肾中阳气亏虚,引起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疲乏无力、四肢冰冷、夜尿频多、小便清长、阳痿、舌淡胖苔薄、脉沉等症状。治疗补肾温阳,常用于治疗肾阳虚,而且可以... 详细»
-
-
肾阳虚肝火旺
肾阳虚肝火旺会导致患者出现手脚发凉、容易怕冷的症状。肾阳虚肝火旺的患者是因为体内湿气过重,或是情绪起伏过大而导致的,所以需要通过降火气的药物或解表祛湿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也要多吃清淡的饮食,最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