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基本每一个刚出生的宝宝都会面临黄疸的问题,这也是新妈妈最头疼的问题。在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
一、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顾名思义,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母乳哺乳不久即出现的黄疸。这时,婴儿体重会逐渐增加,大便也正常呈黄色,肝功能也并无异常,多发于足月的婴儿。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4~7天开始出现黄疸,第2~第3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的,持续时间约3周左右,都会开始逐渐消退,到第2个月就会彻底不见,极少数可延至10周才能完全退。
在这个黄疸期间,若母乳停喂3~4天,会明显减轻,胆红素也会下降一半以上。再反复用母乳喂养,黄疸有可能不再出现,即便是有,也不会像最初那么严重。母乳性黄疸很容易消退,一般严重者才需要治疗,并且,母乳性黄疸大多都是巩膜黄染最先出现,手脚都呈黄色时说明黄疸指数较高,需要密切关注。
二、母乳性黄疸的注意事项
一般在宝宝新生儿患上母乳性黄疸期间,需要暂停母乳喂养3天,期间使用奶粉喂养。特别注意的是,停乳期间,哺乳的妈妈仍要将乳汁排空,防止母乳减少。停乳后,新生儿的黄疸的症状会缓慢地消退,这时先不用急,一定经医生诊断方可恢复哺乳,才能给新生儿继续母乳喂养。
几乎所有新生儿都是吃母乳才会引起黄疸,但也有极个别现象,需要排除其他病因才能确定的,目前母乳性黄疸还没法通过检查诊断出来的。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宝宝生后一周左右出现皮肤和粘膜呈淡黄色,其他并没有明显异常。假如黄疸病情会逐渐加重,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鉴别其性质,判断是否是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及早诊断病因,对症治疗。
初为人父人母,宝宝只要有一丁点的不舒服都会彻夜难眠,但是,只要了解到病症的问题所在就不用担心。通常来说,母乳性黄疸是不用过于担心的,新妈妈们只要给宝宝多喝水,按时晒太阳,母乳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此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喂点淡淡的葡萄糖来加快黄疸的消退的,多促进排便,早日驱退母乳性黄疸。
-
-
母乳性黄疸还能继续母乳吗
张费通 副主任医师
-
-
早产儿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
张费通 副主任医师
-
-
什么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湛洁谊 主任医师
-
-
宝宝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
-
怎么诊断是梗阻性黄疸
吴帆 主任医师
-
-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指的是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使用母乳喂养,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偏高,从而出现母乳性黄的症状,例如皮肤变黄。母乳性黄疸是有关母乳喂养的特发性黄疸,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母乳性黄疸的发... 详细»
-
-
母乳性黄疸的饮食
现在很多人都推广母乳喂养孩子,母乳喂养宝宝确实很好,母乳营养丰富,可以补充新生儿各种营养。一般情况下,只要宝宝和妈妈都没有特殊的疾病或是妈妈没有使用特殊的药物,那么,6个月内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母乳喂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