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海弟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炎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中耳腔内大量黏液的积聚,导致耳内出现压力感和听力下降。可通过使用药物、鼻窦引流、鼓膜切开术等方法治疗。
1、使用药物: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建议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杀灭细菌并减少炎症。
2、鼻窦引流:鼻窦炎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发因素之一,通过有效清除鼻窦内的分泌物,减少分泌物进入中耳腔的机会。
3、鼓膜切开术:病情严重或经常复发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鼓膜切开术,将积液引流出来,减少压力和炎症。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建议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被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等。在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儿童。一般来说,儿童出现了分泌性中耳炎后,其上呼吸道... 详细»
-
-
分泌性中耳炎的饮食
分泌性中耳炎的饮食:在饮食方面患者可以根据饮食调理促进疾病的康复,注重分泌性中耳炎的食谱和饮食调整,饮食禁忌需要格外的注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贝类等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尽量减少食用,每天补充充足的... 详细»
-
-
怎么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粘液、渗出液。分泌性中耳炎在小孩中较为多见。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因为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