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溶血性黄疸是一种溶血引起的黄疸,通常由于血细胞破坏或减少引起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而导致。溶血性黄疸一般有黄疸、腹痛、黑尿、发热等症状。
1、黄疸: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胆红素。肝脏无法及时处理过多的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进而渗透到组织中,使皮肤和黏膜呈现黄色,形成黄疸。
2、腹痛:溶血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刺激胃肠道的神经末梢,引起胃肠道痉挛和疼痛。
3、黑尿: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被分解,其中的血红素经过代谢转化为胆红素和尿胆原等。当尿胆原含量增多时,尿液颜色加深,呈现黑色。
4、发热:溶血反应可能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炎症因子,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衡,引起发热。
溶血性黄疸症状多样,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
溶血性黄疸出院标准
溶血性黄疸的出院标准,是当宝宝的胆红素降到150umol/L以下,基本上就是安全了的可以出院。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症状比较轻微的是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十天左右,黄疸现象就会消退,这样的宝... 详细»
-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使的病人的皮肤、巩膜等变黄。最高正常胆红素为17.1μmol/L,结合胆红素3.42μmol/L和未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溶血性黄疸是因为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形成大量未... 详细»
-
溶血性黄疸大便颜色
溶血性黄疸的大便颜色,应当是呈现出青色,看起来就像绿色一样,而且味道比较臭,大便是呈现出粘稠状。溶血性黄疸有轻度和严重之分,如果是轻度的溶血性黄疸,大便的颜色改变没有如此明显,有可能是呈现出金黄色,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