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蒋卫民 主任医师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病科
胆汁瘀积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胆汁淤积在肝脏内,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是其主要症状之一。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胆红素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和排泄,然后经过肠道排出体外。当肝脏受损或胆道阻塞时,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导致其在血液中积累,从而引起黄疸等症状。
针对胆汁瘀积性肝炎且出现黄胆症状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解痉药、胆汁稀释剂和胆汁促进药物来改善胆汁排泄。
2.导管引流:对于严重胆汁淤积的患者,可通过经皮穿刺胆管或经内镜插入胆管引流管来减轻症状和改善肝功能。
3.营养支持:因胆汁淤积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需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可以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饮食。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生活方式上的改变来帮助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例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等等。
总之,对于患有胆汁瘀积性肝炎且出现黄疸症状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
-
-
丙型肝炎抗体
很多人对丙型肝炎抗体测定完全陌生,可能听都没听过这个名词。丙型肝炎抗体测定能够帮助我们判断丙肝疾病,这项测定常常应用于丙肝疾病的诊断,因此需要我们去了解清楚,对于我们认识丙肝疾病有重要意义。 详细»
-
-
肝炎的饮食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通常是由病毒、寄生虫、细菌、化学药物、酒精或者自身免疫因素致使肝细胞受到破坏,造成肝功能紊乱,引起身体的不适等。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易疲倦,部分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