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内科中心
心肌梗死酶是指在心肌梗死发生时被释放到血液中的一类酶,它们的存在可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
1. 常见的心肌梗死酶种类: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杂化型即CK-MB、心肌肌钙蛋白I即cTnI、心肌肌钙蛋白T即cTnT等。这些酶在心肌组织受损时会从胞浆释放到血液中。
2. 应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梗死酶的含量和活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
3. CK-MB的应用:其峰值出现在心肌梗死发作后的6-12小时,并在24-48小时内逐渐降低。通过监测CK-MB的变化,可以确认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以及心肌损伤的程度。
4. cTnI和cTnT的应用:cTnI和cTnT比CK-MB更为敏感和特异。它们的测定值在心肌梗死发作后的较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并且可以持续几天至数周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cTnI和cTnT被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5. 联合检测的应用:为了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常常会同时检测多种心肌梗死酶,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影响心肌梗死酶的水平。因此,在使用心肌梗死酶进行诊断和监测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
-
心肌梗死检查
心肌梗死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加深,就会出现心前区憋闷胀痛等临床表现,若能够及时的进行检查,提早的确诊疾病,就能够为日后治疗疾病提供更为方便的诊断依据,防止疾病发展恶化。 详细»
-
心肌梗死猝死
心肌梗死,发生猝死的率比较高。据国外相关的研究数据统计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猝死的总体发生率在5%到20%左右。具体是因人而异的,需要与患者基础性心脏疾病以及年龄、就诊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相关,特别... 详细»
-
心肌梗死的症状
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就是说我们的心脏部位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很多心肌梗死都是突发性的,因此这种疾病犯了以后,会有不可预知性,因为心脏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生命体征的消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