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时,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其中包括心肌酶的检测。
心肌酶是一类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酶,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心肌酶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是否受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肌酶及其在病毒性心肌炎检查中的应用:
1、肌酸激酶: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的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由于心肌细胞受损,肌酸激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血液中的肌酸激酶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2、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酶,包括心肌、肝脏、肾脏等。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由于心肌细胞受损,乳酸脱氢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酶,包括心肌、肝脏、肌肉等。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血液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总之,心肌酶的检测可以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肌酶水平变化,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做出最终的诊断。
-
-
病毒性心肌炎饮食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损伤。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的直接作用和病毒与机体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也要做好科学的护理措施。首先,患者必须注意休息,减轻心脏负荷,饮食上需要注意清淡... 详细»
-
-
病毒性心肌炎的饮食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这种疾病与饮食不当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病... 详细»
-
-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一般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处理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可用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但这种药物不能作为常规药物使用,除非其他药物效果不佳的时候,可以考... 详细»
-
-
怎么判断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由各种感染因素引发的心肌细胞、心肌膜、血管以及心包脏层的炎症反应,例如柯萨奇B组病毒、细小病毒B-19等。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发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可以通过典型症状和相关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