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心脏“精疲力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功能不全,心脏无法将氧气泵到全身各处。慢性心衰除了治疗,患者还要做好日常保健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健护理。
1、预防心肌损伤。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现在已上升为慢性心衰的最主要病因。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及戒烟可以减轻对心肌的慢性损伤。此外,预防日常生活中易出现的炎症反应对心肌的保护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如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肺炎等。
2、心理防护,慢性心衰患者,情绪容易波动,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不配合、放弃治疗这种现象增加了治疗调理的难度。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应当对这类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实施健康的心理教育,让患者树立起生活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保持良好的心态。
3、调整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患者戒烟戒酒,按时起居,保证充足的休息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呼吸运动方式。饮食上应加强营养,减少盐的摄入,对严重心衰的患者,还应适当限制水的摄入。
4、指导患者安全防护意识。慢性心衰患者极易发生意外事件,建议患者日常生活、劳作等活动应在他人的监护或者观察下完成。如由于心脏动力减弱,患者在坐位时应缓慢起身,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5、定期监测,积极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平常可能会出现心慌,气短,咳嗽,咳痰,水肿等临床表现。日常生活中应养成定时监测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的习惯,掌握体内液体潴留的程度,防止心衰隐匿性加重。
慢性心衰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者会有呼吸困难,肝脾肿大,胸水,腹水等。患者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积极预防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采取健康有效的措施。
-
-
心力衰竭的保健护理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导致出现心悸或者心率不规整的症状,尤其是心脏负荷力度重。一般来说,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到后期的严重表现,因此患者的心脏... 详细»
-
-
慢性心力衰竭能活几年
能够活4年的慢性心衰患者,概率大概在50%左右,相对而言它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具体患者能够活几年,是跟很多因素息息相关的;比如有没有按时口服相关的预防心衰扩展的药物,还有就是目前心衰的严重程度,以... 详细»
-
-
心力衰竭可以治好吗?心力衰竭可以换心吗?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状态。例如高血压和冠心病,他们最终都可以发展成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有随着年龄增高,患病率显著上升的趋势,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也成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