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艳 主任医师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儿科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在出生后2-4天内开始出现,持续1-2周左右。这种黄疸是由于母乳中的某些物质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所导致。对于母乳性黄疸,混合喂养可能会延缓母乳性黄疸的减退速度。
母乳性黄疸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只要没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存在,通常无需特别的治疗。黄疸会在1至2周内自然减退。在治疗方面,可以考虑通过增加喂奶量、增加经过阳光照射的时间以及定期复查血清胆红素水平等方法来促进黄疸的减退。
混合喂养是指同时使用母乳和配方奶粉喂养宝宝。相比于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可能会增加宝宝摄入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增加肠道负担,导致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延缓黄疸的减退。
混合喂养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母乳性黄疸的问题。有些情况下,即使采用混合喂养的方式,宝宝仍然会出现较高的胆红素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对母乳中某些物质的敏感性较高,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干扰了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因此,在混合喂养时,建议适当调整配方奶粉的浓度和喂奶量,确保婴儿的肠道能够适应。
总的来说,混合喂养可能会延缓黄疸的减退速度。针对母乳性黄疸,通常无需特别治疗,只需给予适当的喂养和日光浴等措施。如果婴儿的黄疸超过正常范围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
母乳性黄疸还能继续母乳吗
张费通 副主任医师
-
早产儿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
张费通 副主任医师
-
什么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湛洁谊 主任医师
-
宝宝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
溶血性黄疸能喝母乳吗
戴世学 主治医师
-
母乳性腹泻要停母乳吗
欧婉杏 副主任医师
-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指的是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使用母乳喂养,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偏高,从而出现母乳性黄的症状,例如皮肤变黄。母乳性黄疸是有关母乳喂养的特发性黄疸,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母乳性黄疸的发... 详细»
-
母乳性黄疸的饮食
现在很多人都推广母乳喂养孩子,母乳喂养宝宝确实很好,母乳营养丰富,可以补充新生儿各种营养。一般情况下,只要宝宝和妈妈都没有特殊的疾病或是妈妈没有使用特殊的药物,那么,6个月内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母乳喂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