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戴振源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他的造血干细胞将会用于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的治疗。
戴振源医生为广东省非亲缘第20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者戴振源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一名儿科医生。他表示,治病救人是他的工作常态。是什么契机让他想要登记入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呢?戴振源说,他在儿科病房见过太多因为需要移植,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适配者而离开人世的患儿案例。当他了解到有捐献的渠道时便毫不犹豫去登记入库了。
登记入库后他也了解到了,目前大部分入库的捐献者来自于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以及机关单位,其他的民众参与度仍然较低。目前,大部分人对干细胞移植还停留在过往传统的捐献模式,哪怕在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除了血液肿瘤专科外不少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也还不够充分,还有人对捐献过程或者潜在的风险存在担忧。
在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戴医生的第一反应是兴奋。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捐献者的风险很低,而且我国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他想通过自身的案例告诉大家:“并不是因为我是医生我就一定要无私奉献、视死如归,而是因为在做这件事的同时我也知道它是安全的,它是值得推广的,救人的那个未必就是医生,也可以是大众,更可以是你,你拯救的不止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
中山三院儿科党支部书记、普通儿科主任张萍萍作为科室代表看望戴振源医生
关于造血干细胞的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是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这些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并能够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血小板等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 自我更新能力:它们可以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一个保持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和一个分化为特定血细胞系的细胞。
2. 多向分化潜能:它们能够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长期造血能力:造血干细胞可以持续地产生血细胞,维持人体的正常血液功能。
4. 跨系统分化潜能:在某些情况下,造血干细胞还可以跨系统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因此被称为“万能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
- 骨髓:传统的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
- 外周血:通过药物动员,可以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外周血中采集。
- 脐带血:新生儿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用于移植。
造血干细胞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以恢复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从而治愈或控制疾病。
二、目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与过往的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技术的进步、捐献流程的优化、以及捐献者资料库的扩大等方面。
1. 技术进步:早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通常涉及骨髓抽取,这是一个更为侵入性的过程。然而,现代技术允许通过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这通常涉及使用血细胞分离机从捐献者的静脉血中采集干细胞,这个过程对捐献者来说更为安全和无痛。
2. 捐献流程的优化: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流程的标准化,捐献流程变得更加高效和规范。例如,现在捐献者在捐献前会接受详细的健康评估和教育,以确保他们充分了解捐献过程及其潜在影响。
3. 捐献者资料库的扩大: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和招募活动的增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数显著增加。例如,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库容量已经达到数百万份,这大大提高了患者找到匹配供者的机会。
4. 社会认知和政策支持:随着社会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重要性的认识加深,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人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5. 国际合作: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已经加入世界骨髓库,这意味着中国的捐献者可以为全球的患者提供帮助,同时也能从国际资料库中寻找匹配的供者。
6. 捐献者的年龄和构成:近年来,青年群体成为捐献者的主力军,这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于社会公益和医疗捐献的积极态度。
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捐献的安全性和效率,也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救治。
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 报名登记:年龄在18至45周岁之间,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并且得到家人支持的公民可以报名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 填写同意书和登记表:在指定地点填写《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表》,留下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分型等项目检测的血样(大约8-10毫升)。
3. 信息及检测数据入库: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HLA分型等检测,然后将合格的志愿捐献者信息和HLA分型数据录入资料库,等待患者检索配型。
4. HLA初配相合再动员:当资料库检索到HLA配型相合时,工作人员会与志愿捐献者联系,进行再动员,并说明捐献和采集方法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5. 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再次抽取血样进行HLA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以确认配型相合性。
6. 采前体格检查:高分辨配型相合后,志愿捐献者需进行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检查结果和捐献者的身心情况进行评估。
7. 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采集前4-5天,捐献者需到医院接受皮下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释放到外周血中。
8. 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外周血液中造血干细胞密度达到理想状态时开始采集,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捐献者静脉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剩余血液回输给捐献者。
9. 采后观察:采集结束后,捐献者需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休息。
10. 跟踪随访:捐献后,捐献者需按医生要求进行复查性体格检查和跟踪随访。
整个捐献过程强调深思熟虑和义无反顾的捐献承诺,确保捐献者在整个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同时,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无偿的公益行为,对捐献者本身是安全的,并且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什么风险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并非完全没有。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风险和不适:
1. 轻微不适:在捐献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捐献者可能会感到寂寞、无聊、疲劳或困倦。
2. 动员剂副作用:捐献前需要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G-CSF),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短暂性的腰部或关节酸痛、头痛、低热和皮疹等。
3. 采集过程中的不适:在采集过程中,部分体质较弱或对动员剂、抗凝剂比较敏感的捐献者可能会出现心慌、恶心、口唇麻木、口腔异味或手足抽筋等症状。
4. 腰酸背痛:捐献后,有些捐献者可能会感到腰酸、头痛或背痛,这些症状通常是由注射动员剂和卧床过久所致,停药后会迅速消失。
5. 穿刺点并发症:采集造血干细胞需要进行静脉穿刺,理论上存在穿刺点出血、血肿或感染的风险,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6. 心理影响:捐献者可能会因为对捐献过程的担忧或对患者结果的关注而感到心理压力。
7. 时间成本: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包括注射动员剂、采集和恢复时间。
8. 隐性健康问题:在极少数情况下,捐献过程可能会揭示捐献者之前未知的健康问题。
9. 过敏反应:对动员剂或抗凝剂过敏的捐献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尽管存在上述风险,但捐献造血干细胞在医疗专业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并且大多数风险都是暂时和可控的。捐献者在捐献前后都会接受详细的健康评估和监测,以确保捐献过程的安全性。此外,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无偿的公益行为,对捐献者本身是安全的,并且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
-
白细胞高会是血液病吗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每立方毫升4000-11000个之间。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这个范围,就被称为白细胞增多症。但是否是血液病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1、不是:事实上,许多疾病都可能导致白... 详细»
-
嗜酸性粒细胞血液病
嗜酸性粒细胞血液病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它是由于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一般根据具体原因来开展治疗,详情如下:1.药物反应:一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血液病。如果是... 详细»
-
肾病患者红细胞正常吗
肾病患者的红细胞是否正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肾病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是正常的,因为肾脏主要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与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如果肾病导致了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详细»
-
白细胞低是血液病吗
白细胞低不一定就是血液病,还可能是药物影响、病毒感染引起的,要注意鉴别。1、不是血液病的情况:长期应用青霉素、氯丙嗪、化疗药物等,都可能损伤白细胞,导致白细胞下降。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无法阻挡病毒入侵,... 详细»
-
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是白色的吗
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并不是白色的。实际上,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中白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恶性疾病。这些异常的白细胞会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影响正常的血液成分和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