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破裂导致血液内游离的血红蛋白增多而引发的一种贫血类型。其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史、既往病史、用药史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可能的病因。
2. 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是诊断溶血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规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此外,还需要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以观察红细胞形态是否异常。
3.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溶血性贫血的类型。例如,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自身抗体;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非特异性抗体。
4.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定溶血性贫血的病因。通过骨髓穿刺,医生可以观察到骨髓中红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异常情况。
总之,对于疑似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和确诊。及早发现和治疗溶血性贫血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溶血性贫血的饮食
红细胞寿命缩短,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疾病叫做溶血性贫血。一般正常人的红细胞寿命在一百二十天左右,只要人体红细胞寿命缩短到十五到二十天就会产生溶血性贫血。在日常生活中溶血... 详细»
-
缺铁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区别
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在临床上都是属于贫血的种类,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缺血性贫血主要是跟患者体内铁缺乏有关。常见的是体内铁的丢失,过多摄入过少以及铁的转运出现障碍等等,一般常见于女性。而溶血性... 详细»
-
慢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慢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快而导致的贫血病。治疗慢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病因并治疗原发病:慢性溶血性贫血通常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因此... 详细»
-
溶血性贫血的保健护理
一般情况下,溶血性贫血包括慢性溶血和急性溶血。慢性溶血,其发作较慢,主要有贫血、黄疸和脾大等症状,相对来说病情较轻。而急性溶血发作比较快速,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以及腹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引起... 详细»
-
溶血性贫血血常规表现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血常规可能会表现为血小板增多、自由血红蛋白增多、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淋巴细胞降低、红细胞降低的表现等。1、血小板增多:由于红细胞的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