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偶然事件,依靠科学家的细心发现和潜心研究,最后推动了科学的进步,这种事情我们早有耳闻。例如1928年,在研究过程中的意外发现,令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而在八年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科研人员实验中的一次意外结果,让他们发现Rd8小鼠中的眼底病变依赖于细菌入侵。由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单位组织科研人员进行了长久的攻关,终于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Cell杂志上发布了首篇论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科研成果发布会现场合影
该研究首次发现肠道细菌介导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并提出抗菌/肠道基因治疗的全新防控方法。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的眼内无细菌的认知,同时也将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治疗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2月26日在顶级医学杂志Cell(《细胞》)杂志发表
罕见且致盲,这种眼病几乎无药可医?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一类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发病率大约在1:3000,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学异质性,迄今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几乎无药可医。实际上,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有250多个相关基因,其中之一的CRB1,是最常见的导致Leber先天性黑矇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因之一。
CRB1是一种跨膜蛋白,在细胞间粘附连接复合体中至关重要。然而,当CRB1基因发生突变时,这些紧密连接会被破坏,导致视网膜细胞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视网膜退化。
颠覆传统眼内无菌认知,肠道细菌或可导致视网膜病变
以往认为,人的眼球表面可以阻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所以眼内是无菌的。而此次研究表明,Crb1基因的功能缺失导致肠道屏障结构破坏,促使肠腔内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同时,因Crb1基因的功能缺失导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间的连接复合体功能缺失,致使外周血内的少量细菌同样可以经过血视网膜外屏障的破坏处进入视网膜组织内部,造成炎症和视网膜损伤。
这些发现提示,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基因密切相关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肠道屏障结构破坏,肠道细菌进入血液循环,最终传播到视网膜而引起的。这一发现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使研究人员着眼于抗菌或肠道基因治疗等全新防控手段。
研究概览图
CRB1相关遗传性致盲眼病治疗的新曙光:抗菌/肠道基因治疗
在CRB1基因发生移码突变造成完全功能缺失的retinal degeneration 8(Rd8)小鼠中,视网膜进行性损伤与部分CRB1基因突变导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中出现的眼底变化非常近似。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研究人员使用此小鼠模型,观察当使用抗生素处理小鼠肠道中的细菌,或者通过基因治疗修复CRB1表达时,小鼠的视网膜退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可以有效减轻视网膜的损伤、避免进一步的变性。
这一成果开辟了CRB1相关遗传性致盲眼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全新研究方向,给CRB1相关遗传性致盲眼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曙光,并可能对更广泛的眼部疾病产生影响。
(通讯员:邰梦云 唐艳丽)
-
-
糖尿病眼病可致盲?这4种眼病要警惕,做好眼部护理是关键
糖尿病作为危害程度较高的慢性疾病,出现了糖尿病的相关症状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维持血糖稳定,因为很多人在不断高血糖的影响下其它重要的器官功能降低,并发症来袭没有认真对待,不良后果会出现。因此,要了解糖尿病... 详细»
-
-
一次耳鼻喉科普通接诊,竟发现罕见侵袭性肺曲霉病
近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办收到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患者暖人心”。据悉,因为一次普通接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梁茂金副教授意外发现萧女士的病情“暗藏危机”,联合呼吸... 详细»
-
-
白癜风是否有遗传性
白癜风是一种以皮肤局部或广泛地丧失色素细胞而表现为白色斑块的疾病。白癜风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白癜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首先,有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更容易出现该疾病... 详细»
-
-
滑石粉与我的皮肤之旅:一次意外的发现 ??
去年夏天,我的表妹尝试了一款新品牌的爽身粉,主要成分就是滑石粉。当时,表妹只是觉得它让自己的肌肤感觉滑滑的,凉凉的,很是舒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表妹开始发现自己的皮肤有些不对劲。原本光滑细腻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