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量减少是指骨组织中的含钙量下降。
骨量减少是指单位体积骨骼中矿物质含量的下降,会引起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强度减弱的现象。诊断骨量是否减少,主要是通过专业的骨密度检测进行判断。
当骨密度T值在-1.0~-2.5厘米的标准差范围内时,提示可能存在骨量减少的问题。如果T值低于-2.5厘米,则表示骨质疏松。如果T值达到-3.5厘米,则意味着可能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症。
骨量减少多与营养、荷尔蒙水平、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的密度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女性在经历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显著降低,骨量流失速度通常会加快。
此外,如果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或长期缺乏磷、钙等矿物质摄入,都可能致骨强度降低。
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监测骨骼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对于防止骨折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骨密度持续下降,应在医生的建议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平时应适当进行运动,每周不少于3天,每次20~30分钟。
-
-
骨盐量偏高是什么意思
骨头的成分主要是由骨细胞、骨盐和无机盐构成的,骨头的韧性和形状取决于无机盐,骨盐能增加骨头的硬度。骨盐量偏高表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也容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饮食中的含盐量... 详细»
-
-
骨盐量高是什么意思
骨盐量高是指骨内部无机物含量过多,多数是骨内部出现了密度过高,是由于局部的骨被压缩,或者有代谢病变所导致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既往存在骨外伤,可能导致损伤部位,有过度骨质增生,或者由于外力因素,导致... 详细»
-
-
骨量不足什么意思
骨量不足,实际上指的是骨量出现下降的情况,也就是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在进行体检,或者是由于患者出现某些症状,而做骨密度检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骨量下降。此类报告的意义指出现局部骨密度的降低,会由于一系列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