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包括肠穿孔、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等。
1、肠穿孔:肠内容物在梗阻部位堆积,使得该部位及附近肠段的压力持续升高。长时间高压可导致肠壁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进而肠壁变薄,强度降低,容易破裂形成穿孔。
2、腹膜炎:梗阻时积聚在肠道内的液体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毒素,在肠壁通透性增加的情况下会被吸收入血或直接漏入腹腔,从而引起腹膜炎。
3、电解质紊乱:急性肠梗阻时,由于肠道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梗阻部位,使得大量消化液在肠道内积聚,其中包含丰富的水分、钠离子、氯离子等。此外,伴随的恶心、呕吐症状会促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以胃内容物的形式快速丢失。
4、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肠梗阻发生后,肠道内部的固体和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肠膨胀,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肠壁血液循环障碍。
此外,由于肠胀气及内容物堆积引起的腹压增大,使横膈膜上升,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
若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平时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为宜,如鸡蛋、细挂面、烂米粥等,少吃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海带、魔芋和枣等。
-
-
慢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是指肠道慢性机械性或功能性狭窄、阻塞,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引起持续性肠阻塞症状的一种疾病。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肠道腔内阻力增加,引起部分或全部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处的困难或中断,从而导致... 详细»
-
-
肠梗阻的病因
作为一种肠胃病,肠梗阻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诱发这个病症的原因有很多,内因和外因都不容忽视。比如说,由于肠道里的食物积累,使得肠道无法正常运行。更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平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肠胃... 详细»
-
-
肠梗阻的饮食
肠梗阻指的是任何原因所导致的肠内容物的通过出现障碍统称为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多发群体是腹部手术或者腹内炎症者,常见的病因是肠道先天性粘连或者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以及肠道肿瘤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