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 蓝育青 教授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的致盲性眼病,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今年“世界青光眼周” 是3月10日至16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蓝育青教授提醒:青光眼是“视力的小偷”,发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发生,视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预防青光眼要避免长期低头、长时间处于暗室、过度劳累、暴饮暴食、长期便秘、情绪不良、熬夜等七种不良习惯。另外,对于有亲属罹患青光眼、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度远视、高度近视以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需定期到医院就诊,排查青光眼。
致盲率高,晚期患者常像“通过管道看东西”
蓝育青教授介绍,青光眼是一组伴或不伴眼压升高、伴有视野进行性缺损、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的不可逆性的致盲眼症,眼压增高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青光眼晚期会出现管状视野,即双眼看到的范围大大缩小,就像通过管道向外看一样,导致视力下降。青光眼致盲率高,50%的青光眼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根据房角(眼睛中角膜与虹膜之间的夹角)是否开放来鉴别,该过程需要专业眼科医生检查。继发性青光眼主要是因为眼部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比如炎症、外伤、手术、肿瘤等导致的继发性眼压增高,通常会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先天性青光眼是患儿先天房角结构发育异常所致,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畏光流泪,喜揉眼,角膜浑浊、眼球扩大等情况。而同时具备两种或以上致病因素的青光眼属于混合型青光眼。
青光眼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药物治疗包括眼药水,口服药,静脉点滴等,目的是通过降眼压达到缓解眼痛、保护视神经的作用。根据青光眼不同类型和阶段,患者可以选择激光虹膜周切或睫状体光凝等进行激光治疗。而部分患者则需要进行外路引流手术和内路引流手术的治疗。
可能遗传,这六类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哪些人群易患上青光眼?蓝育青主任指出,以下六类人群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1. 有亲属罹患青光眼的人群,据研究,开角型青光眼部分与遗传相关,如果有亲属不幸罹患青光眼,也要特别留意自身的眼健康。
2. 高血压、糖尿病等患有系统性疾病的人群。
3. 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患者。
4.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人群。
5. 精神压力较大,负面情绪爆发较多,情绪波动大的人群。
6. 长时间暗环境工作的人群。
而根据青光眼类型的不同,症状也会有所差别。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症状是感觉剧烈眼痛伴同侧头痛、虹视、视力下降,常伴恶心、呕吐。检查时,可发现眼压急剧升高、眼充血、角膜水肿、前房变浅、瞳孔散大、虹膜萎缩等症状。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症状是间歇性眼部不适,发作时视力下降、虹视(看东西时围绕光源出现色彩鲜明的色环),多在傍晚或午后出现,休息后症状消失,少数人无任何不适,偶尔遮盖健眼发现患眼视野缩小或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就诊后才发现患上了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主要特点是高眼压伴前房深,房角宽。少数患者在眼压升高时表现为雾视、眼胀外,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或仅轻微不适,直到晚期视力视野损害时才发现。
应注意的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在发病早期可以无任何症状,因为病情发展缓慢,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进展到晚期阶段,视野呈管状甚至视力丧失。
爱眼护眼,需要避免七种不良习惯
蓝育青教授提醒,预防青光眼需要避免七种不良习惯:
1.长时间低头:趴着睡觉及长时间伏案工作这种头低位的姿势,容易使晶体虹膜隔前移,房角变窄,在本身有高位房角的人群中,极易诱发青光眼。
2.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下用眼。关灯看手机、电视的用眼行为,容易引起瞳孔散大,诱发青光眼发作。
3.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容易导致眼压波动,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用眼20-30分钟后可休息10分钟后可再继续。
4.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大吃大喝,都会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要控制饮水量,不可一次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5.长期便秘:便秘用力时常有眼压增高的现象,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多吃膳食纤维。
6.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勿过喜过悲,避免情绪过度波动而导致眼压急剧升高。
7.睡眠不足:熬夜、睡眠不安和失眠,及长期服用安眠药,容易引起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
青光眼一旦发生,即不可逆,当前治疗的目标即保住现有视力,避免持续恶化,且该病需终生用药,不可随意减药、停药,需按医嘱定期复查眼底及视功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挽救青光眼患者视力非常重要。
【专家简介】
•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全身性疾病相关眼病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青光眼学组顾问
•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眼与全身病专业组组长
•广东省眼健康协会眼与全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视光学会常务理事、视力保健及白内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光眼、白内障、与全身病相关性眼病防治和青少年眼保健。擅长难治性青光眼、复杂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激光角膜近视矫治术等。获第二届“羊城好医生”、2018年〜2022年“岭南名医”,2019年“平安好医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课题研究,2019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主编参编论著8本,发表SCI等高水平专业论文80多篇,牵头/参与国家及省级共识或指南编写6项、申请国家专利2项,负责药物临床试验7项
(通讯员:黄睿、周冲、潘霞飞)
-
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不挑年龄”,警惕视力“被偷走”!
2023年3月12日-18日是第16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青光眼周的主题是“关注青光眼:共识保视野,指南护光明”。世界青光眼周旨在普及青光眼知识,减少隐匿性青光眼患者,降低青光眼带来的视力损害。《中... 详细»
-
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是怎么来的?揪出祸根,远离“视力小偷”
每年的3月6日为 “世界青光眼日”,2021年3月7日至13日为第十四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视野不丢,生活无忧”。据统计,202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约7600万,中国青光眼患者数尤为突出,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