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大如鼓的熊猫宝宝”、“牵线木偶人”、“瓷娃娃”、“蝴蝶宝宝”……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拥有看似可爱的名字,然而在这些名字背后,伴随的往往是病痛、折磨和辛酸,他们就是罕见病患者。由于医学界对罕见病了解不足,很多罕见病患者面临诊断困难、治疗不足等多重困难。
2024年2月29日,是第17个国际罕见病日,为提高公众对罕见病及罕见病群体的认知,帮助罕见病患者及时诊断干预,提高生存质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举办了以“关注罕见、点亮生命之光,弱有所扶、践行人民至上”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国际罕见病日系列活动。
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义诊现场
罕见病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
罕见病是众多发病率极低,大多数具有遗传性疾病的统称,又称为“孤儿病”。关于罕见病的界定,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
中山三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 胡学强教授
罕见病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能完全阐述清楚,根据目前的临床资料,可知大部分的罕见病与遗传基因突变或缺陷有关。中山三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胡学强教授表示,“虽然罕见病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但是目前产前筛查的手段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罕见病的突变基因,因此,除了做好产前诊断以及新生儿筛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大众和医疗人员对罕见病的认知。”
数量少、诊断难、药物研发难,罕见病治疗仍具挑战
由于罕见病的发病率极低,症状和表现多样化,诊断过程通常较为复杂。而针对不同的罕见病,治疗效果也各异,有些病症可以治愈,有些只能控制病情。因此,长期以来,罕见病群体面临着诊断难、治疗难、药物研发难、社会关注度低等问题。
胡学强教授提出,“由于罕见,研究人员少,医疗人员对于罕见病的认知水平也不高,提高罕见病的诊疗水平就更无从谈起。“
因此,他认为,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和关注是医学界的重要使命,应该加强罕见病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罕见病专家和研究人员。
迎难而上:成立罕见病中心,多学科诊疗让“孤儿病”不再孤独
罕见病的病因复杂,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通常会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及器官,患者也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误诊,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此,2022年12月,以神经内科、脊柱外科、感染科、儿科及变态反应(过敏)科为核心临床架构,依托相关学科与科研平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罕见病中心”成立。
为了破解罕见病目前所面临的难题,胡学强教授阐述了罕见病中心未来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第一,要进一步的组织医生以及患者认识罕见病;第二,要编写罕见病的教材;第三,要进一步的制定罕见病的临床指南,加强学术交流,联系多学科的合作。以此来提高医生对罕见病的认识,提高对罕见病的诊疗水平。”
中山三院神经内科主任 陆正齐教授
与此同时,中山三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也表示,“罕见病中心以多学科合作模式为基础,致力于规范罕见病的诊治流程,提高罕见病诊治水平和救治效率,逐步实现罕见病早发现、早诊断、能治疗、能管理的目标。“
(通讯员:周晋安 甄晓洲)
-
-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范红星 主任医师
-
-
失眠挂神经内科都检查什么
漆微韡 主治医师
-
-
中山三院在肝癌的治疗上有什...
杨扬 主任医师
-
-
血友病为什么属于罕见病
孙竞 主任医师
-
-
内科急性白血病的确诊标准
梁洋 副主任医师
-
-
神经内科治疗哪些病
人体神经系统的病变都属于神经内科的诊断范畴,比如脑梗死,脑出血或癫痫,脑炎以及周围神经炎,脊髓病变等等都属于神经内科的治疗范围。肌肉有神经接头处的疾病也属于神经内科的范围,常见的就是重症肌无力,还有一... 详细»
-
-
神经内科医治范围
神经内科主要是治疗神经方面的耳机学科,这门学科不是属于内科。它主要是治疗脑血管相关的疾病(例如,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的疾病(例如,脑炎,脑膜炎)等相关的疾病。这个科室在治疗这些疾病的病... 详细»
-
-
神经内科常见病有哪些
神经内科疾病即关于神经方面的疾病,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如偏头痛、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常见眩晕、脑梗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