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大的危害是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肾动脉栓塞等栓塞性疾病。为此,房颤患者须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以降低出血风险,预防血栓形成。增城街坊左先生就因房颤没有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导致左肾动脉栓塞并左肾梗死。
房颤患者不规律服药 致左肾动脉栓塞并左肾梗死
据了解,家住增城新塘的左先生一年前开始出现心悸,伴胸闷、气短,多于休息欠佳或劳累时发生,于是到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心血管内科就诊,经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在医生予抗凝、控制心室率等治疗后好转,但未遵医嘱规律服用抗凝药物。2023年10月,左先生因左肾腰痛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左肾动脉栓塞并左肾梗死”,于普通外科行“肾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肾动脉取栓术”治疗后好转出院,但出院后仍经常漏服抗凝药物。近期,左先生再次心悸发作,为进一步诊治,于是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复诊。
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月刚表示,该患者由于经常漏服抗凝药物,导致了左肾动脉栓塞并左肾梗死以及房颤复发。经科室心脏电生理团队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患者适合行“房颤射频消融”与“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经一站式手术治疗后,左先生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无心悸、胸闷、气短,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自由活动,术后第三天康复出院。
“一站式”手术 一次性解决两大难题
王月刚介绍,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将消融导管放入患者左心房内,用热能将引发房颤的地方“烫掉”,房颤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正常心律)。左心耳封堵术是将像 “筛子”一样的封堵器堵在左心耳处,从而防止卒中风险,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心源性脑栓塞率可达到90%。“一站式”手术就是将房颤射频消融术和左心耳封堵术结合在一起实施的微创手术。
由于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具有一些共同的操作步骤,如股静脉入路和房间隔穿刺,因此“一站式”的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手术可以提供一种同时进行节律控制和脑卒中预防的策略,减少多次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可让房颤消失、维持窦性心律、预防卒中风险、无需口服抗凝药。
适用“一站式”手术的患者人群包括:服用抗凝药物存在禁忌症(反复出血、过敏),难以耐受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或患者自身不愿长期抗凝药物治疗,如经常旅行和运动的患者,认知能力差的患者(包括容易忘记服药或服药过量的患者);存在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卒中或栓塞;充分抗凝后仍发生卒中,排除脑血管狭窄相关卒中后。
➽王月刚教授、刘庭辉主治医师手术过程。
(通讯员:刘进娣、邱世锋)
-
-
房颤形成血栓怎么治疗
李晋新 主任医师
-
-
房颤会并发静脉血栓吗
崔驰 副主任医师
-
-
房颤和脑血栓会有关联吗
李伟 主治医师
-
-
刚流产一个月又怀孕了能要吗
周兰萍 副主任医师
-
-
刚怀孕一个月有感觉吗
孙晓峰 主任医师
-
-
冰激凌汉堡王肯德基最近能吃...
郅敏 主任医师
-
-
房颤易导致脑梗死?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表来了,算算自己得几分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就是心房不按原有节律跳动,而是在乱颤,这时,心房里面的血液处于一种湍流的状态,就特别容易在左心房,特别是左心耳内形成血栓。血栓一旦掉落,随着血流会栓塞到脑,造成脑的卒中,甚... 详细»
-
-
房颤的症状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其主要类型有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以及永久性房颤等,这几类房颤的主要区别是房颤的持续时间不同。临床上其他的特殊房颤,还包括有首诊房颤、非瓣膜病房颤和沉默性房颤等... 详细»
-
-
房颤检查
心电图检查在临床上通常是作为发现房颤发作的检查方法。可以了解到在房颤发生时或者房颤结束的时候患者的心率快慢情况。还可以了解到患者心脏的结构以及功能,进而发现可能会引起房产的原因。对于评价房颤对于心脏结... 详细»
-
-
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受心室率的影响,心室率超过150次/分钟。患者可能有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能没有症状。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是栓子... 详细»
-
-
【中国房颤日】房颤如何根治?揭开房颤射频消融的神秘面纱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的心脏收缩是先有心房的收缩,把血打到心室里面,心室再收缩,把血打到肺里面的一个过程。房颤就是心房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收缩的功能,跳动完全紊乱的情况。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