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君 主任医师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黏膜上的小的肿瘤性增生,通常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突起。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恶变,即发展为胆囊癌。
钙化是指在胆囊息肉内形成的小的钙化物。钙化可以是良性息肉的正常变化,但也可能是腺癌或腺瘤的征象。
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相对较低,一般认为在胆囊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的情况下,患者癌变的风险极低。但当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时,癌变的风险会逐渐增加。具体风险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息肉直径:根据国际实践指南,直径大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癌变的概率为5-25%之间,而直径超过2厘米的胆囊息肉癌变的概率可高达50%。
2.息肉数量:多个胆囊息肉同时存在时,癌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3.钙化的程度:虽然钙化常常是良性息肉的正常变化,但当钙化程度明显增加时,癌变的风险可能会提高。
4.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存在不同的癌变风险。例如,透明细胞腺瘤、管状腺瘤和胆格细胞瘤等类型的病理息肉通常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
为了评估胆囊息肉的癌变风险,通常需要进行胆囊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或胆囊镜等检查,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
最后,提醒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虽然较低,但是如果发现有胆囊息肉,仍然需要定期的随访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
-
-
胆囊息肉大小
胆囊息肉大小根据其类型有很大关系,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一、非肿瘤性息肉1、炎性息肉:多数是因为慢性炎症导致胆囊壁组织损伤,而组织在修复的过程当中形成了炎性息肉,炎症引起的胆囊息肉直径通常会小... 详细»
-
-
胆囊息肉表现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起或隆起性病变,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是无症状的,常常是在进行其他腹部影像检查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的。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而也有部分胆囊息肉会表现为上... 详细»
-
-
胆囊息肉原因
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类似息肉的病变类疾病总称为胆囊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患者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或胆固醇代谢紊乱相关,肥胖、高脂血症、肝硬化的患者更容易患有胆囊息肉。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