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君 主任医师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肝细胞受损并产生纤维化和硬化的一种肝脏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管狭窄等胆道疾病相关,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会导致胆液在肝脏内积聚,进而引发肝腹水。肝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大量液体,这是胆汁性肝硬化的晚期病症之一。肝腹水通常由于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受损所致。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和其分支内压力升高,这通常是肝硬化造成的。肝功能受损则是由于肝脏因疾病而无法正常工作。
腹水在肝腹水患者中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腹水会导致腹部膨胀和不适感,甚至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肠道功能障碍。腹水的治疗通常包括限制盐的摄入、利尿药物的使用、腹水穿刺抽取以及必要时进行腹水潴留的手术去除。
此外,胆汁性肝硬化还可能导致脚肿。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处理体内的液体和废物,从而导致体内体液潴留,特别是在下肢。脚肿是胆汁性肝硬化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伴随着腹水的存在。脚肿的治疗通常包括限制盐的摄入、提高脚部血液循环、穿着支持袜子等。在一些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利用利尿药物来减轻肿胀。
总之,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肝脏疾病,通常伴随着肝腹水和脚肿。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以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营养和运动习惯,以及定期进行复诊监测。
-
-
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胆道受阻,胆汁累积而导致的肝硬化,病情时而轻缓时而严重,常会产生多种免疫性疾病并发症,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甲状腺炎等。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表现为四个发病时期,如果不能在第三... 详细»
-
-
胆汁性肝硬化的定义
胆汁性肝硬化是指胆汁淤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和结构改变,最终形成肝硬化的一种类型。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是长期胆汁淤积导致肝脏纤维化而发生的。胆汁是由肝细胞中产生的,通过肝管系统排放到胆... 详细»
-
-
胆汁性肝硬化早期症状
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病变,主要由于阻塞胆汁的流动而引起。该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早期症状:1.疲劳:患者可能会感觉疲乏和虚弱,即使在休息之后也无法得到缓... 详细»
-
-
胆汁性肝硬化有什么危害
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由胆管阻塞引起的胆汁淤积导致肝脏病变和纤维化。其危害包括以下:1.肝功能障碍:胆汁性肝硬化会导致胆汁淤积,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进而导致肝功能障碍。胆汁中的毒素、代谢产... 详细»
-
-
胆汁性肝硬化如何治疗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胆汁淤积而导致肝脏持续性炎症和纤维化过程的一种肝病。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抗炎、免疫抑制等机制来减轻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