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量偏低一般是遗传因素、运动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导致,需对因治疗。
1、遗传因素
骨骼肌量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患者身形较为瘦弱,骨骼肌单薄,力量较差,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存在类似的情况。
遗传因素造成的骨骼肌量偏低通常不会出现其他明显异常,无需特殊处理。
2、运动因素
如果长期缺乏运动锻炼,骨骼肌得不到足够的外力刺激,容易发生失用性萎缩,进而出现骨骼肌量偏低的情况,可伴随身体乏力。
建议患者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每天做30~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坚持4~5天,身体条件允许者也可天天运动。可以调节肌肉力量,增加骨骼肌量。
3、营养因素
如果长期挑食或偏食,人体摄入的营养不足,消耗增多,骨骼肌内部的蛋白质被身体内部耗费,会造成骨骼肌量减少,可伴随体重下降。
患者应及时调整饮食习惯,不可继续挑食和偏食,遵循多样化的原则。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尽量在10种以上,从不同种类的食物中获取不同的营养元素,更有利于骨骼肌增长。
4、疾病因素
若患有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肌肉疾病,会造成肌肉纤维减少,肌肉体积缩小,进而导致骨骼肌量偏低,常伴有肌肉萎缩、运动能力下降的症状。
如果是多发性肌炎,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能缓解炎症,减轻对肌肉造成的损伤。
如果是重症肌无力,需遵医嘱使用溴吡斯的明片、硫唑嘌呤片、他克莫司胶囊等药物。可以抑制乙酰胆碱神经递质降解,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患者应前往医院营养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诊治,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过度运动,防止身体出现明显的疲劳感。
-
-
骨骼肌偏低如何锻炼
骨骼肌偏低的锻炼分别是胸部锻炼、背部锻炼和腿部锻炼。每一次训练大约四个动作,每一个动作大致4到6周。每一组8到12次。胸部训练可以以杠铃卧推,哑铃卧推以及蝴蝶机夹胸等为主。背部锻炼主要以引体向上,高位... 详细»
-
-
骨骼肌偏低怎么锻炼
骨骼肌是控制骨骼运动的肌肉。其位于骨骼旁边,并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其作用是控制身体骨骼的运动。骨骼肌低标准是指肌肉量在体内成分所占的比例不足,骨骼肌偏低会导致代谢率下降容易发胖、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关节... 详细»
-
-
骨骼肌偏低怎么改善
骨骼肌是三大肌肉种类之一,又称横纹肌,也是人体构成成分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骨骼肌的作用是保护身体各关节,若身体的关节与骨头周围覆盖足量的骨骼肌的话,会大大降低受伤的风险,当骨骼肌过低时会使基础代谢率降... 详细»
-
-
骨骼肌偏低是什么原因
骨骼肌偏低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先天相对正常人比较瘦弱,此类患者常会表现为骨骼肌比较单薄而且力量较差。二是营养不良,摄入的营养不足,消耗增加导致,此时会使骨骼肌内部的一些蛋白质,被身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