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分生理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生理性早搏一般不影响寿命,寿命可为30年以上,病理性早搏寿命可能为1-20年不等。
1、生理性早搏
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部分心脏功能正常的人在过度紧张焦虑、过度疲劳、大量饮酒时可能会出现生理性早搏。这对心脏健康无明显影响,不需要治疗,也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寿命通常会超过30年。
2、病理性早搏
患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时,常会诱发病理性早搏。若因电解质紊乱引起,患者心脏功能正常,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大多预后效果良好,能长期生存,寿命可为20年以上。
因心脏病变导致早搏时,若病情较轻,及时纠正心肌缺血,并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对寿命影响较小,患者通常能长期生存。但治疗不及时,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存活时间可能只有1-5年。
一旦出现早搏,应尽早去正规医院心内科就诊。平时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根据自身体质,相应选择散步、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对控制早搏发作有一定帮助。
-
-
早搏的症状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心脏的跳动都是正常的,有规律的。而早搏是指心跳出现异常的情况,属于心脏病变的一个表现,是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的。引起心脏早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精神压力过大、本身有心脏疾病、过于肥胖、以... 详细»
-
-
心脏早搏危害
心脏早搏,又称为窦性前期前收缩,是属于心血管内科的疾病范畴,窦房结激动在窦房结内折返一次到两次,形成窦性期前的收缩。窦房结折返活心动过速产生的原因是窦性前期收缩。心脏早搏的病因可能是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详细»
-
-
早搏的饮食
正常人的心跳间隔和心跳规律是大概相同的,提前发生的心跳就叫做早搏,也叫做过早搏动。无论是正常的搏动还是患病的心脏,都有可能产生早搏的现象。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患者等是早搏的好发人群。早搏的... 详细»
-
-
早搏心率不齐
早博本身就是一种心律不齐,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来说早搏不一定都是疾病,大约临床上有30%到40%的早搏是属于功能性早搏,也就是俗称的良性早搏,像这一种类型的早搏合并心律不齐是不需要治疗的。平时应... 详细»
-
-
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哪个更严重
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区早搏和室性早搏三类。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最主要的区别是起源的位置不同。来源于心室的早搏,而房性早搏是来源于心房的早搏。相对于心脏的收缩和工作效率来说,室性早搏对心脏的影响更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