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所以后天调养要以调理脾胃为主。然而脾胃是消化器官,如果饮食不健康,就会容易受到损害。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最终就容易导致脾胃受寒,出现冷痛胀满,怕冷等现象。对此学会这几招,就不怕反复的老寒胃了。
一、学会喝水
很多人夏天都非常喜欢喝冰镇饮料,脾胃受寒之后仍然对饮料爱不释手,这也是胃病经常反复发作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应该戒掉碳酸饮料,每天适当地喝温开水补充体内水分。这样是避免肠胃受损加重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细嚼慢咽
脾胃受损之后,消化功能会显著的降低,所以饮食方式也应该纠正。即使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也应该选择细嚼慢咽的吃饭方式,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加重脾胃的消化负担。
三、学会吃水果
大部分水果兴味都是比较寒凉的,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来说,并不适宜大量使用。所以生活中应该尽量少吃良性水果,或者将水果煮熟了之后再进行食用。这样既能补充一定的营养成分,也能起到保护脾胃的作用。
四、冬天学会进补
冬天天气转凉,脾胃虚寒症状也会更加明显,这时候如果不加以注意,就很可能会有非常痛苦的症状。因此胃寒的病人,冬天应该多吃一些温性进补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炖胡萝卜等。既可以消除腹痛胀满,同时也有很好的暖胃效果。
五、多喝养胃汤
脾胃寒患者也可以多喝一些养胃的食物,这样有助于脾胃运化能力的恢复。其中红糖糯米粥,红豆花生汤,以及蜂蜜水等都有很好的养胃功效,非常适合患者日常调理。
六、加强运动
运动也可以增强胃肠功能的消化能力,对于经常出现腹胀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症状。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体质抵抗外邪,另外一方面可以帮助胃肠消化。
七、注意保暖
很多年轻人还很喜欢穿露脐装,但是这种做法会使肚子暴露在空气中,从而让寒气进入体内。这样很容易就使脾胃受寒,从而导致运化失常。所以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暖,避免身体着凉。
总而言之,脾胃的调养除了要注意日常饮食,同时也应该学会自身的保暖。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不要让寒气有机可乘。
-
-
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
主要考虑是感冒导致出现的表现,目前考虑是有一定的发热的症状,还是需要测量体温看是否有体温偏高。如果超过38.5度需要应用退热药物,例如扑热息痛进行调理,同时需要进行血常规的检查,看是否有血细胞的异常。... 详细»
-
-
低烧畏寒头昏昏的人难受
低烧、畏寒和头昏昏是一些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可能表示身体出现某种不平衡或有病原体入侵导致的感染。一、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原因:1.体力过度或劳累:过度疲劳可能导致低烧、畏寒和头昏。2.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 详细»
-
-
发热体温上升期产生畏寒的机制是什么
体温上升后,我们相对外界的温度变高了,外界的温度相对我们体温变低了,所以会感觉更冷。体温上升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的调定点上移,产热点和散热点都调到正较高的水平,以达到新的平衡,引起发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