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外科护师王新凤日记
2020年2月10日至3月12日,援洪湖的第31天,凌晨两点半起来洗漱完,穿好洗手衣,把小碎发盘上去,准备好干净的衣服和健之素放在更衣室,带着小伙伴们上班的防护物资和自己的百宝袋(水胶体、消毒湿巾、袜子、雨伞、毛巾、一次性手套、)准备去上班。我们4人差不多2点50分到齐了,公交车师傅带着我们驰聘在静悄悄的大道上,坐在车上就在想师傅们真是辛苦了,24小时为我们做"摆渡人"。3点10分左右到师傅直接把我们送到感染科楼下了,停车向师傅说一声:"师傅,您辛苦了",师傅对我们说:“工作顺利”。每次听到师傅说的这句话都觉得特别暖心,尤其是在深夜去上班的时候听到后更加觉得充满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有许多像师傅这样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人,坐过的每一趟车,都会和师傅们说上几句话,了解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
通过员工通道走到二楼有一个区域是给我们穿防护服的,我们到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紧接着我们就用洗手液把护目镜抹匀,这一步很关键,能让护目镜不起雾是至关重要的,想起之前第一次上班,护目镜花了,看东西都带着一种朦胧美是有多难受,多着急。穿好防护服后,我们四人相互检查,并分配好所管楼层,我和一位小伙伴一起管三楼,另外两位小伙伴管二楼。
(我们一起上班前的合照)
这时快到凌晨4点了,我们交接完班后,发现21床的王叔睡醒后一直想和我们聊天,不想睡觉了,这时我就在王叔的床边倾听他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事情,说着说着王叔眼里都含着泪花,从王叔的讲述中深感疫情之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只有亲身体会才知道这场疫情带来了多少伤害,深深得烙在这场灾难人们的心中。所以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这时安慰王叔:“阿叔,你现在越来越好了,只要你加油,方法总比问题多,一切都在变好。”我想多一份耐心的倾听也许会让王叔心里好过点,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这种爱和关怀是相互可以感染的,爱是桥梁,有爱的地方必有希望之光。"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听过之后一直记在心里的一句话。
29床的周爷爷起得很早,给周爷爷发口服药时,周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上面写了一段话,这段话中有一连串的名字,周爷爷认真得说“等我出院,我要做一面锦旗给你们。”已过古稀之年的周爷爷太可爱了。听到后回复周爷爷:"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您能好起来,我们就没有白来"。鲜花和掌声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被新冠病毒侵袭的人们好起来,人民的生命和安全高于一切。在叮嘱患者好好吃早餐和按时服药的同时,并向患者宣教要适当运动。愿接下来都能听到患者们康复出院的消息。
(下班后的我)
下班后第一时间都是收到老公的消息,询问下班没,来洪湖支援的过程中,无论是凌晨三四点还是白天,你都会等我下班的消息,尤其是在ICU上班的时候一直为我加油鼓气。你说在工作上我做的决定你都会支持。在此附上一首出发当天2月10号你赠送的一首诗:
送贤内
世间疾苦恸九洲,胸怀仁心济沧生。
今朝有意援荆楚,抗击战疫伏病魔。
待到新冠平息时,樱花浪漫来相见。
(通讯员:李晓姗)
-
-
【驰援日记】我相信,比病毒传递更快的是爱与希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护师刘俊露日记2020年2月20日的凌晨三点,我结束了6个小时的工作,脱下严密的防护服和隔离衣走出医院,等待大家集合完毕已是凌晨五点。现在是正月二十八了,再过一天这个年就算... 详细»
-
-
【驰援日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今天是我们来荆州洪湖第20天了,我们渐渐习惯了这里的天气多变,习惯了每天早上听到鹅的叫声,习惯了睡醒后第一时间看疫情动态,也习惯了每天饭前一碗汤。 详细»
-
-
【驰援日记】我希望成为病人的“家属”
今天是第二天上班,班次12-16点,4个小时,仍然是3层手套两层眼镜,与第一天不同的是,因为我的手被割伤了,所以我必须戴两层外科手套,又厚又不透气,很影响手指活动,也不利于第3层手套的更换。 详细»
-
-
【驰援日记】患者祈愿:希望还能再见,我的亲人!
来自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呼吸科医生谭勇文日记:三天前,我们广东省中医院第四批医疗队支援的荆州市监利县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清空了。医疗队随即进入了休整状态,待该院普通病... 详细»
-
-
【驰援日记】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今天是我援助武汉的第18天,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也是“全国学雷锋纪念日”,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公益科普活动——在广州地铁站给市民科普急救知识,时间一晃而过,今天的我们身在武汉抗疫前线,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