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就会出现黄疸,通常在2~4周时会达到一个高峰。而且,除了黄疸外,通常不伴有其他症状,新生儿的饮食和体重也会正常增加。若是于黄疸期间停止母乳喂养,黄疸症状会有明显的减轻。目前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大多是由于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多引起。由于新生儿肠道中不含细菌,葡萄糖醛酰苷酶的活性就比较高,从而使得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多,黄疸值也增高。
母乳性黄疸的禁忌
1、从目前来看,母乳性黄疸并无特别的禁忌,也不建议采用停止母乳喂养的办法进行治疗。
2、若是已经确诊为母乳性黄疸,除了继续母乳喂养的,对于妈妈的饮食并无特殊要求。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1、在给患有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哺乳时,可少量多餐进行喂养,给宝宝多喝一些水,多晒晒太阳。
2、当胆红素的数值超过20毫克时,就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通过服用促进胆红素排泄的药物,达到退黄的目的。
3、若是宝宝母乳性黄疸比较严重,可适当减少母乳喂养的量,于两次母乳中间加一次奶粉,采取混合喂养的方式。由于宝宝的代谢能力会逐渐增强,一般在两三个月时,黄疸就会自然消退。
-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指的是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使用母乳喂养,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偏高,从而出现母乳性黄的症状,例如皮肤变黄。母乳性黄疸是有关母乳喂养的特发性黄疸,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母乳性黄疸的发... 详细»
-
母乳性黄疸的饮食
现在很多人都推广母乳喂养孩子,母乳喂养宝宝确实很好,母乳营养丰富,可以补充新生儿各种营养。一般情况下,只要宝宝和妈妈都没有特殊的疾病或是妈妈没有使用特殊的药物,那么,6个月内的孩子都应该接受母乳喂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