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冯思云日记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小时候爷爷经常教我唱这首歌,这或许就是我和洪湖缘分开始的地方。作为正宗的湖北人,在这里我是“如鱼得水”,我不用担心讲话带着浓浓的乡音而怕别人听不懂,也不用担心讲话时平翘不分而苦恼不已,在这里我很适应。
(培训时照片)
昨天是我结束在ICU的工作开始在感染科上班的第一天,大实话是我刚完全熟悉ICU的各种流程、物品位置以及布局。现在又换一个新的地方上班,两地方完全不一样,有点忐忑。但是回头一想,我可是上过好几年班的教员啊,适应能力必须杠杠的。刚接班就收到一条要给病人抽血的医嘱,还好是我的强项,于是我自告奋勇主动申请去抽血。结果,洪湖的护士小妹妹给了我一根采血针……难道她是让我去扎桡动脉,我在心里想,于是我小声问一句“要扎桡动脉?”“是的”小姑娘坚定地回答我。心中一紧,我扎桡动脉的经验不是很丰富啊,但是这活是我主动揽下的,便默默自己打气:“老冯,你可以的!”。找血管,消毒,进针,“duang duang duang”动脉血在采血针的细管中跳动,莫名感到开心……
下班的时候同事说之前他的朋友问,为什么总说最美逆行者,那本地的护士呢,为什么没有人去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人去赞美他们。我突然惊醒,是啊,湖北本省的护士也是和我们在一起战斗,甚至因为我们不熟悉环境,很多东西都要依赖他们的帮助,比如“杰锅”。
“杰锅,50ml注射器在哪里啊?”
“你等会,我帮你拿。”
“杰锅,灭菌注射用水在哪里,帮我拿一下吧?”
“稍等一会,我忙完帮你去拿。”
“杰锅,帮我……”
这些只是我们平时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已。疫情之初,他们就在坚守,并且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岗位,他们从不害怕,他们自己觉得这是身为一名护士应该做的。而昨天的护士小妹妹只是一个98年的孩子,她才刚来医院一年,也不是感染科的一员,只是其他科室借调来支援的,而她已经来了一个多月了,至于啥时候回本科室,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只要需要她,她会在这里坚持到胜利结束的那一天。
(第一次下班之后合影)
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一样的在疫情的最前线,我们一样的冒着巨大的风险,我们一样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一样想要看到湖北生机勃勃。如果我们是最美逆行者,我要向最勇敢的坚守者致敬。
(通讯员:李晓姗)
-
-
【驰援日记】致敬这城的保卫者:你们辛苦了!
2020年2月5日,今天是值守下半夜班的日子,我却难以入睡。今晨4点25分走出汉口医院所在的内科楼病区,半轮明月悬挂于天空一隅。接近零度的室外不免让人哆嗦一阵,心想白天应该是个万里无云天气晴朗的日子吧... 详细»
-
-
【驰援日记】我们都在坚守,等待花开!
前几天在上班的路上,发现大片的油菜花开的正茂,金灿灿的一片,就像是金色的地毯,路旁的玉兰花也开得正好,还有娇艳的桃花也丝毫不认输,一树树开的饱满又自信;田间的蛙鸣声不绝于耳,生怕别人忽视了它们;池塘边... 详细»
-
-
【驰援日记】坚强的后盾,是你我勇敢战斗的动力
2月7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二批医疗队131名同事奔赴武汉,驰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这是我院历史上派出人数最多的一支医疗队。作为我院口腔科护理团队的一员,我和我科护士刘金娟也第一... 详细»
-
-
【驰援日记】驰援武汉满月!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从汉口医院不断传出,继84岁网红奶奶能下地走路后,90岁高龄刘奶奶也连续2次核酸检测为阴性,且胸部CT双肺炎症明显吸收,已办理出院;还有一位94岁老太太也日渐稳定。看着老人家走出病区的... 详细»
-
-
【驰援日记】致敬我们身边的博士“大管家”
“海明,你今晚又忘了测体温”,凌晨十二点多,负责督促我院队友早晚监测体温的汪琴护士,在微信群里喊话。来武汉支援的好一段日子里,王海明医生成了她重点“盯梢”的对象。群里没休息的队友这时会一阵起哄,“快发... 详细»